1. 计算下列条件下,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完成数据传送所需要的时间?
要传送X(bit)的报文,从源站到目的站之间共有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速率为B(bps),电路交换中,建立链路的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的首部长度为H(bit)数据部分为P(bit)。在各个节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忽略不计。
解:先计算分组交换,每个分组从一个节点经过一段链路传输到另一个节点所需要的时间为:发送时间+链路传播延时+处理时间由于此处忽略了排队,等待这些处理延时。所以时间为:(P+H)/B+D
再考虑整个报文分组传输的情况:
##CONTINUE##
Xbit的报文,经过分组之后变成了X/P个报文。这些报文在K段链路上传输的情况可以简单的类比成下面的例子:一个由X/P辆卡车组成的车队,要经过一条由K条桥梁组成的道路,由于强梁的在中限制,每条桥每次只能过一辆卡车,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很简单,让这些车辆鱼贯而行即可。也就是第一辆车过第一条桥时,其他车辆准备。当第一辆车过完第一条桥后,立即过第二条桥,与此同时,第二辆卡车应该立即过第一条桥,以此类推。所以总的时间是当第一辆车经过K条桥之后,还有剩下的(X/P)-1辆车没过来,但是没经过一个过桥的时间,就会到达一辆新车。所以总的时间就是第一辆车到达之后,再等待(X/P)-1个过桥时间即可。
故分组交换的时间为:((P+H)/B+D)*K+((X/P)-1)* ((P+H)/B+D)
化简得:((P+H)/B+D)*(K-1+X/P)
而电路交换则简单,所有的数据倒是再事先建立好链路之后,将所有的数据在这一条链路上传送,所以其需要的总是时间为:建立交换的时间+所有数据的发送时间+K段链路的传播时间:S+X/B+K*D
2.在ISO OSI/RM中,_____实现数据压缩功能。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网络层
分析:典型的OSI参考模型的了解的概念题。必须要记住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
答案:B
3.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问点(SAP)。在Internet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_____。
A.MAC地址 B.LLC 地址 C.IP地址 D.端口号
分析:两个相邻层间的信息交换,实际上是由两层间的实体通过服务访问点互相作用的。这里,(N)实体是N层中一个活动的元素,可以是软实体(如一个进程),也可以是硬实体(如只能输入输出芯片)。接口以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的形式存在,并通过访问服务点来实现其功能。SAP位于N层和N+1层的逻辑交界面上,是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的地方,或者说是(N+1)层实体请求N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表明它的地址,如在物理层的SAP地址可以是异步通信口的地址。
MAC地址是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网卡地址。LLC地址是逻辑链路层的SAP,注意局域网中的寻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MAC地址找到网络中的某一个站,第二步是用LLC地址信息找到该站中的某个SAP。端口号是传输层上的SAP即TSAP。网络层的服务服务点就是网络地址在Internet中就是IP地址。
答案:C
4.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_____。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分析:同2。
答案:C
Monday, August 4,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